其他基地③云南省林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
云南省林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
基地概况
基地地处昆明市嵩明县,东邻马龙县,南靠宜良县,西北、西南分别与富民县、官渡区相连。属典型的温带、暖温带、北亚热带混合类气候,平均海拔高度1910米,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,年平均气温14.2℃,全年无霜期222天。年日照时数2047小时,年有效积温4114℃,年平均降雨量987.1毫米,年平均相对湿度74%。基地可利用面积343亩,建有温室大棚8000平方米、基质车间512平方米、移动苗床1000平方米、阴棚1792平方米、基质生产线1条、组培室108平方米。
基地推广良种和主要技术
(一)云南松
1.树种特性。云南松生于海拔600~3100米地带,喜光,适应性强,耐旱、耐瘠,喜气侯温和的半阴环境和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酸质砂质土壤。花期4—5月,果期翌年10月,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繁殖。
2.繁育技术及要点:
(1)播种:将选择备用的种子用水选的方法去除杂质和空瘪粒,用40℃温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,再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、消毒。
(2)遮阴:云南松的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遮阴条件,播种前需在移动苗床上搭建遮光率为50%的遮阳网。播种时先用竹签在穴盘中央打1~1.5厘米深的小洞,每个小洞放入2粒消毒后的云南松种子,然后用基质覆盖,再用喷壶适量浇水,保持基质湿润,20天左右即可发芽出土。
(3)施肥:当幼苗针叶展开后,晴天一早将遮阴网打开,至10时左右再盖上,逐渐增加光照时间。云南松幼苗不耐肥,如发现针叶颜色偏黄,可以配0.2%~0.3%尿素溶液,用喷雾器于早晚喷在针叶及苗床上,间隔一星期喷施1次,至颜色转绿后停止喷施。
(4)防病:云南松小苗期易感猝倒病,防止阳光直射在幼苗上,如果温度较高,要用喷雾的方法降温,防止幼苗因高温和阳光灼伤而倒伏。此外,无论是否发生病害,幼苗出土后每间隔5~7天喷施一次50%多菌灵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或75%百菌清可溶性粉剂800倍液,两种药液交替使用,防止苗木猝倒死亡。
(二)西南栒子
1.树种特性。西南栒子生于海拔2000~2900米的多石向阳山地灌木丛中。喜光,稍耐阴,耐寒,耐干旱瘠薄,不耐水湿。花期6—7月,果期9—10月,叶片厚,椭圆形至卵形,长2~3厘米,宽1~1.5厘米;叶柄长2~3毫米,具绒毛。花5~11朵,成聚伞花序,生于短侧枝顶端。果实卵球形,直径6~7毫米,桔红色,初时微具柔毛,最后无毛,常具3核,有时多至5核。
2.繁育技术及要点:
(1)西南栒子的主要繁育方式为播种繁殖,苗木培育采取先在苗床撒播或条播育苗,然后移植小苗到塑料或无纺布营养袋中进行容器苗培育。
(2)整地作床:选择地势平坦,水源方便的地块作为育苗地块,整地时去除表层熟土,以非耕作层的土壤作为育苗地。对非耕作层挖翻时适当深翻,确保土层厚度不低于20厘米,打碎土块,拣除石块等杂物,耙平耙细然后作床,苗床宽100厘米左右。
(3)播种:播种前一天用喷壶或以散水方式浇透苗床。对于细小种子,播种时将种子与水分适中(手捏成团,放开即散)的细沙或细土按1∶10的比例混合拌匀,然后均匀撒播于苗床上,播种完后覆盖1厘米左右的细土。或用齿深4厘米左右的细齿钉耙来回轻耙已播种苗床,确保种子完全被土覆盖,但注意覆土厚度不宜超过1厘米。对于较大粒种子,可以直接撒播于苗床,然后覆土2厘米左右的方式进行育苗;也可采取条播方式进行。条播时,先在苗床开2~3厘米左右深点的浅沟,然后将种子以每粒种子2厘米的间隔放入沟中,然后覆土2~3厘米即可。
(4)浇水及土壤消毒:在播种完后,均匀覆盖一层松针,厚度以覆盖80%左右苗床遮盖度为宜。然后用喷壶或以散水方式浇透苗床。苗床浇透后,让水分充分吸收,以保证后续浇灌土壤杀菌剂能被再次吸收。在苗床稍许晾干后,对苗床浇灌土壤杀虫杀菌剂,配方为每15千克水兑全程(总有效成分为25%的噻虫·咯·霜灵22%∶2%∶1%)1包(10毫升)、5毫升精甲霜灵(350克/升)、10毫升恶霉灵(30%)。浇灌土壤杀虫杀菌剂时确保浇透,土壤杀虫杀菌剂能到达土层的厚度不低于2厘米。
(5)覆膜与遮阴:在对苗床浇透水并进行土壤消毒后,在苗床上以50厘米为间距,用220厘米长的竹片搭建高大于50厘米的小拱棚(防止空间狭小,避免温度过高对种子和小苗造成伤害),拱棚上覆盖宽度为250厘米的塑料薄膜,然后苗床四周边缘用土将塑料薄膜完全压实,防止水分散失。完全压实后薄膜上方再覆盖遮阴度为75%的遮阳网,盖后压实遮阳网。
(6)播后管理:定期(每周一次)打开苗床进行通风并对所有苗床水分情况进行检查,根据苗床水分情况用喷壶补充散失水分。补充水分的多少根据检查后水分散失的位置、程度情况而定。定期用500倍的70%多菌灵粉剂和2000倍30%噻虫嗪悬浮剂喷洒或以浇淋方式对小苗进行病虫害防治。当小苗长到3~5厘米时即可移植到营养袋中进行袋苗培育。
基地建设主要模式
“技术团队(科技推广) 基地 销售”模式。
基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
基地在育苗、抚育、管护等日常生产过程中把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建设紧密结合起来,优先使用当地剩余劳动力,每年能为周边村寨转移劳动就业10000余人次,实现劳务收入100余万元。促进周边稳定,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,为当地乡村振兴工作增砖添瓦。